記者瞭解到,時下有一種非常新型的行業,它所從事的是為處於問題當中的伴侶或者是夫妻提供一種有償性的服務,從而為對方帶來一種關係的改善或者是婚姻上的繼續。一個名叫真愛橋品牌的行業,它所提供的就是幫助更多的人發現愛,理解愛,從而改善自己經營愛的能力。那麼這樣的一個行業與其他類似產業的最大不同是甚麼呢?而它獲利的主要途徑是哪些呢?跟著記者的鏡頭我們一起去看看。
提供有償性服務,開設戀愛課程
真愛橋所提供的服務是有償性的,而不是公益性的,這個也就決定了它的一個經營性質—自負盈虧。而服務的對象則是以一對一的咨詢從而展開的一系列的深入溝通指導服務。而收費的價格則是按照結果來付費的。因此存在著一定的獨特性,個性化的特點。
提升愛的能力,激發男女獲得愛的能力
戀愛中的人都會遇到這樣或者是那樣的問題,但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說能夠在處於關係中的男女來解決問題,這一點也就表示了兩個人還是戀人或者是夫妻的關係,或者是即將步入婚姻禮堂中的未婚夫妻。在這段關係當中,通過真愛橋的課程案例,給與一定的幫助,提升自己的愛的能力,男女發現原來自己也有如此愛的能力,彼此付出一份愛,那麼這樣的一段關係也能夠獲得最大程度的提升。
展現愛的獨特魅力,將抽象的愛情形象化
也許對於很多人來說,愛情都是比較的抽象的。也導致了戀愛當中的兩個人在面對自己的關係的時候,感受到迷茫、無助與痛苦,其實就是因為缺乏了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通過真愛橋的系統培訓,雙方的關係就能夠達到柳暗花明的地步。那麼這樣的一個過程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一下,
馬先生與余小姐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從小到大都是父母將其所有的事情全部做完,因此即使在結婚之後,馬先生依然用對父母的方式來對待余小姐,余小姐感受到非常的無助,自己從小都沒做甚麼事情,為甚麼現在還是要做這麼多呢?於是兩人就因為這樣的小事產生了矛盾,甚至鬧到了離婚的關卡?
最終馬先生找到了真愛橋,通過一系列的付費課程,找到了自己的問題的關鍵,在相處的過程當中懂得了包容與愛,那麼在與余小姐的相處過程當中,也就慢慢地有所改變,最終兩個人恩愛有加。
其實通過這樣的一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當兩個人新人在步入婚姻的禮堂的時候,一切都是比較幸福的,有愛的,但是在相處的過程當中就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這一點是非常得不償失的。真愛橋提供一對一的服務,將這樣的一段關係層層剖析,最終讓彼此找到愛,發現愛。
據此瞭解,真愛橋與其他類似產業的不同點就在於它的個性化、獨特性,因對象關係的不同,所解決的問題不同,通過提供服務而獲得的一個有償服務的一個機構,而這個也是在社會發展過程當中而產生的一個新的行業,而它所帶來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本來真的不想寫這些,但是被搞到真的很不爽!
當初我也還是死宅的時候,我有follow把妹界一段時間,謎男方法,把妹達人,大衛迪安傑囉,都有讀過所以相關的資料多少都會看一下。
有一次在網路上發現一個也是教人把妹的平台,有一個自稱Stark的老師,主打他們和那些把學生當成業務員那樣教搭訕的書籍與老師不一樣,也不搞夜店這套。
當下其實有一點懷疑,但是覺得很新鮮,想說終於有不用搭訕的方法,要知道搭訕其實真他媽的可怕,我說實在每次搭訕都還是非常有恐懼感,還只敢在網路上把妹
後來有一次剛好朋友有經過他們南京東路上的公司,就順便請他去帶了幾本書回來
但是覺得怪怪的,怎麼一堆雷同之處?
例如謎男方法理面的三秒法則、假性時間限制、社交認證等
還有Max老師所說的戰0呼吸???
感覺有拼裝車的 fu就算追圖書館女生了
最誇張的是"不把妹"這本書中還把旅館通訊錄、書單等等的放在書中當內容
根本給人家只是為了填充篇幅放入的流水帳。
如果我需要旅館通訊錄,我google就好還需要來跟你買書嗎?
其實當下看了蠻灰心的,又是一個模仿與偷別人招數的作者,說實在真的想要退費,畢竟我記得當初他們網站不斷地在強調不滿意保證退費。
打電話過去,客戶服務人員居然跟我說,因為我們是現場買的,就沒有不滿意保證退費,當下其實有和他們爭論,網站上寫得多麼負責,但是客戶服務態度就是差,堅持不讓步,雖然不爽,但是我還是默默吞下。
哀,算自己莽撞,因為衝動而購買
隨興之下google 一下,才發現不得了
原來受害者不只是我
口口聲聲說不滿意保證
商品推薦:跟著自己的興趣走
目前很多學生選擇科系時,從師長的眼光看,都不免帶有短見,傾向於功利主義方面。天份比較高的都跑到醫、工科去,而且只走入實用方面,而又不選擇基本科學,譬如學醫的,內科、外科、產科、婦科,有很多人選,而基本科學譬如生物、化學、病理學,很少青年人去選讀,這使我感到今日的青年不免短視,帶著近視眼鏡去看自己的前途與將來。
我今天頭一項要講的,就是根據我們老一輩的對選科系的經驗,貢獻給各位。我先講一段故事:
記得四十八年前,我考取了官費出洋,我的哥哥特地從東三省趕到上海為我送行,臨行時對我說,我們家早已破壞中落了;你出國要學些有用之學,幫助復興家業,重振門楣。他要我學開礦或造鐵路,因為這是比較容易找到工作的,千萬不要學些沒用文學、哲學之類沒飯吃的東西。我說好的,船就要開了,那時和我一起去美國的留學生共有七十人,分別進入各大學。
在船上我就想,開礦沒興趣,造鐵路也不感興趣,於是只好採取調和折衷的辦法,要學有用之學。
當時康乃爾大學有全美國最好的農學院,於是就決定進去學「科學的農學」,也許對國家社會有點貢獻吧!
那時進康大的原因有二:(一)康大有當時最好的農學院,且不收學費,而每個月又可獲得八十元的津貼;我剛才說過,我家破了產,母親待養,那時我還沒結婚,一切從命,所以可將部分的錢拿回養家。(二)我國百分之八十的人是農民,將來學會了科學的農業,也許可以有益於國家。
入校後頭一星期,就突然接到農場實習部的信,叫我去報到。那時教授便問我:「你有什麼農場經驗?」我答:「沒有。」、「難道一點都沒有嗎?」、「要有嘛,我的外公和外婆,都是道地的農夫。」教授說:「這與你不相干。」我又說:「就是因為沒有,才要學呀!」後來他又問:「你洗過馬沒有?」我說:「沒有。」我就告訴他中國人種田是不用馬的。
於是,老師就先教我洗馬,他洗一面,我洗另一面。他又問我會套車嗎?我說也不會,於是他又教我套車,老師套一邊,我套一邊。套好跳上去,兜一圈子。接著就到農場做選種的實習工作,手起了泡,但仍繼續的忍耐下去。
農復會的沈宗瀚先生寫一本《克難苦學記》,要我和他做一篇序,我也就替他做一篇很長的序。我們那時學農的人很多,但只有沈宗瀚先生赤過腳下過田,是唯一確實有農場經驗的人。
學了一年,成績還不錯,功課都在八十五分以上。第二年我就可以多選兩個學分,於是我選種果學,即種蘋果學。分上午講課與下午實習。
上課倒沒有什麼,還甚感興趣。下午實驗,走入實習室;桌上有各色各樣的蘋果三十個,顏色有紅的、黃的、青的……形狀有圓的、長的、橢圓的、四方的……要照著一本手冊上的標準,去定每一蘋果的學名,蒂有多長?花是什麼顏色?肉是甜是酸?是軟是硬?弄了兩個小時。
弄了半個小時一個都弄不了,滿頭大汗,真是冬天出大汗。抬頭一看,呀!不對頭,那些美國同學都做完跑光了,把蘋果拿回去吃了。他們不需剖開,因為他們比較熟悉,查查冊子後面的普通名詞就可以定學名,在他們是很簡單。我只弄了一半,一半又是錯的。
回去就自己問自己學這個有什麼用?要是靠當時的活力與記性,用上一個晚上來強記,四百多個名字都可記下來應付考試。但試想有什麼用呢?那些蘋果在我國煙台也沒有,青島也沒有,安徽也沒有……??
我認為科學的農學無用了,於是決定改行,那時正是民國元年,國內我愛你正在革命的時候,也許學別的東西更有好處。
那麼,轉系要以什麼為標準呢?依自己的興趣呢?還是看社會的需求?我年輕時候《留學日記》有一首詩,現在我也背不出來了。我選課用什麼做標準?聽哥哥的話?看國家的需要?還是憑自己?只有兩個標準:一個是「我」,一個是「社會」,看看社會需要什麼?國家需要什麼?中國現代需要什麼?
這個標準―—社會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現在可以說三千六百行,從諾貝爾得獎人到修理馬桶的,社會都需要,所以社會的標準並不重要。
因此,在定主意的時候便要依著自我的興趣了;即性知所近,力之所能―—我的興趣在什麼地方?與我性質相近的又是什麼?問我能做什麼?對什麼感興趣?我便照著這個標準轉到文學院了。
但又有一個困難,文科要繳費,而從康大中途退出,要賠出以前兩年的學費,我也顧不得這些。經過四位朋友的幫忙,由八十元減到三十五元,終於達成願望。
在文學院以哲學為主,英國文學、經濟、政治學之門為副。後又以哲學為主,經濟理論、英國文學為副科。到哥倫比亞大學後,仍以哲學為主,以政治理論、英國文學為副。
我現在六十八歲了,人家問我學什麼?我自己也不知道學些什麼,我對文學也感興趣,白話文方面也曾經有過一點小貢獻。在北大,我曾做過哲學系主任、外國文學系主任、英國文學系主任。中國文學系也做過四年的系主任,在北大文學院六個學系中,五系全做過主任。
現在我自己也不知道學些什麼,我剛才講過,現在的青年太傾向於現實了,不憑「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去選課。
譬如一位有做詩天才的人,不進中文系學做詩,而偏要去醫學院學外科,那麼文學院便失去了一個一流的詩人,而國內卻添了一個三、四流甚至五流的飯桶外科醫生。這是國家的損失,也是你們自己的損失。
在一個頭等且第一流的大學,當初日本籌劃帝大的時候,真是計劃遠大、規模宏偉;單就醫學院就比當初日本總督府還要大。科學的書籍都是第一號編起。基礎良好,我們接收已有十餘年了,總算沒有辜負當初的計劃。
今日台大可說是台灣唯一最完善的大學,各位不要有成見,帶著近視眼鏡來看自己的前途、看自己的將來。聽說入學考試時有七十二個志願可填,這樣七十二變,變到最後不知變成了什麼。
當初所填的志願,不要當做最後的決定,只當做暫時的方向。要在大學一、二年的時候,東摸摸、西摸摸的瞎摸。不要有短視,十八、九歲的青年仍沒有能力決定自己的前途、職業。進大學後第一年到處去摸、去看、探險去,不知道的,我偏要去學。
如在中學時候的數學不好,現在我偏要去學,中學時不感興趣,也許是老師不好。現在去聽聽最好的教授的講課,也許會提起你的興趣。好的先生會指導你走上一個好的方向,第一、二年甚至於第三年還來得及,只要依著自己「性之所近,力之所能」的做法,這是清代大儒章學誠的話。
現在我再說一個故事,不是我自己的,而是近代科學的開山大師―—伽利略(Galileo),他是義大利人,父親是一個有名的數學家,他的父親叫他不要學他這一行,學這一行是沒飯吃的,要他學醫,他奉命而去。
當時義大利正是文藝復興的時候,他到大學以後曾被教授和同學捧譽為「天才的畫家」,他也很得意。父親要他學醫,他卻發現了美術的天才。
他讀書的佛羅倫斯地方是一工業區,當地的工業界首領希望在這大學多造就些科學人才,鼓勵學生研究幾何,於是在這大學裡特為官兒們開設了幾何學一科,聘請一位叫李奇氏(Ricci)當教授。
有一天,他打從那個地方過,偶然的定腳在聽講。有的官兒們在打瞌睡,而這位年輕的伽利略卻是非常感興趣,於是不斷地一直繼續聽下去。趣味橫生了,便改學數學。
由於濃厚的興趣與天才,就決心去東摸摸、西摸摸,待摸出一條興趣之路,創造了新的天文學、新的物理學,終於成為一位近代科學的開山大師。
大學生選擇學科就是選擇職業。我現在六十八歲了,我也不知道所學的是什麼?希望各位不要學我這樣老不成器的人。
勿以七十二志願中所填的一願就定了終身,還沒有的,就是大學二、三年也還沒定。各位在此完備的大學哩,得有這麼多好的教授人才來指導,應趁此機會加以利用才是。
社會上需要什麼,不要管它。家裡的爸爸、媽媽、哥哥、朋友等,要你做律師、做醫生,你也不要管他們;不要聽他們的話,只要跟著自己的興趣走。
想起當初我哥哥要我學開礦、造鐵路。我也沒聽他的話,自己變來變去成一個老不成器的人。後來我哥哥也沒說什麼,只管我自己,別人不要管他。
依著「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學下去,其未來對國家的貢獻,也許比現在盲目所選的,或被動選擇的學科會大得多,將來前途也是無可限量的。
本書特色
依著「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學下去,是要跟著自己的興趣走,還是照著別人的期望走?
作者: 胡適
新功能介紹- 出版社:小倉出版社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4/10/16
- 語言:繁體中文
商品網址
: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f000032959/products/0010652357
留言列表